标准出新|《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GB 15979—2024)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正式发布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GB 15979—2024)强制性国家标准,标志着我国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卫生标准迈上了新的台阶。这一标准是对原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的全面更新与升级,旨在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
新标准背景与意义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如湿巾、纸巾、口罩、卫生巾等,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这些产品直接与人体接触,其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健康。随着居民卫生习惯的不断改善和安全意识的增强,社会各界对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卫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标准的出台,正是对这一需求的积极回应。
主要修订内容
GB 15979-2024相较于GB 15979-2002,在多个方面进行了重要修订和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调整标准适用范围与定义:新版标准对“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定义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卫生湿巾”、“抗菌剂”、“抑菌剂”等类别的术语和定义,明确了适用范围和不适用情况,使得标准更加科学、合理。
2.细化原材料卫生要求:新版标准细化了原材料的卫生要求,增加了原材料禁用物质和生产用水要求,确保原材料无毒、无害、无污染。这一举措从源头上保障了产品的卫生安全。
3.优化生产过程卫生要求:将生产环境卫生指标、消毒效果生物监测评价与产品卫生指标中的“初始污染菌”合并调整为生产过程卫生要求,并删除了原有的生产环境与过程卫生要求以及消毒过程要求。这一调整使得生产过程更加规范、高效。
4.强化产品卫生要求:根据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不同产品的健康风险,新版标准按风险等级增加了pH值、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残留量等理化指标,同时调整了微生物污染指标和毒理学安全性要求。特别是针对卫生湿巾等产品,增加了毒理试验、微生物检测和抗(抑)菌性能检测等要求,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5.更新和补充检测方法:新版标准调整了真菌检测方法,优化了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方法,并增加了新理化指标检测方法、部分抗(抑)菌试验方法等。这些更新和补充的检测方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产品的卫生状况和安全性能。